课堂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课程是大学教育的核心。鲁东大学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过程中,坚持“学生中心、创新驱动、持续发展”原则,积极㊣推㊣动㊣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技术、教学反馈在内的全方位、一体化教学改革,实现了课堂教学模式从灌输式到对话式、从知识型到能力型的转变。
教育学院的葛明荣教师团队是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先行者。在实践“班主任工作艺术”课程的过程中,团队精心设计课程内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将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和道德修✅养等㊣要素贯穿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例如,课前组织学生领诵经典文献,以传㊣统文化滋养师德;课堂㊣上教师亲自讲解师德规范,强调职业道德的重要性;通过小组专题报告分享名师的典型事迹体验式阅读是什么意思,激励学生以榜样的力量引领自己的师德建设;利用微信公众号“做个好老师”传播正能量,通过共唱爱国歌曲厚植学生的爱国情感。
通过“班主任㊣工作艺术”课程,学生“坚定了㊣我做教师的信念”,明白了“一名优秀教师可以改变一群人的人生,尤其是班主任,对于学生的发展更是意义重大”。2018年至㊣今,该课程惠及本校近万名学生,在线所高校。“做个好老师”公众号发布原创文章1640篇,关注人数1.5万人。该课程于2021年获批山东省本科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3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
国际教育学院的“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在“85后”杰出青年教师刘昕的匠心引领下,已成为学校培养全球视野下汉语教学精英与中华文化传播使者的重要抓手。刘昕秉持“学知识以启智,塑灵魂以㊣立德”的崇高教学理念,巧妙地将问题导向的探究式教学法融入课堂,通过一串串生动鲜活的故事巧妙设问,引导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了解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课堂上,刘昕鼓励学生跳㊣出传统框架,勇于质疑、敢于创新,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模拟实践等多种形式,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刘昕还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精神,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文化交流与公益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中华文化的㊣魅力,同时在服务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的升华。
刘昕以其独树一帜的教学风格和显著的教学成果,赢得广泛赞誉。她在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中荣获二等奖,在山东省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比赛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连夺桂冠。学生对她充满了敬仰与爱戴,亲切㊣地称她为“自带光环的魔法师”。在她的引导下,学生在“充满魔力”的课堂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不断提升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物理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是学校物理学专业学生最喜欢的一门课程。作为授课教师,李振梅以其前瞻性的教育理念、深厚的学术㊣功底,为课程赋予了独特的魅力。她巧妙地将✅✅抽象的物理课程✅标准与生动的教学实践相融合,通过精心挑选的一线教师成功案例,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中学物理课堂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
李振梅教学团队中既有深耕学术的大学教授,为学生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也有经验丰富的中学㊣名师,用一线教学的鲜活案例为学生指明方向;还有充满活力的优秀教研员和满怀激情的师范生,他们紧密合作,采用讲授、深度研讨、经典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策略,为学生搭建起一座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
此外,李振梅团队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模式,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让学习变得更加灵活高效。线上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即时互动通道,线下课堂侧重于深度交流与实操演练,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李振✅梅的指导下,2019级学生武琳晓在各类教学㊣大赛中屡获佳㊣绩,在学业尚未结束时就凭借出色的表现提前签约山东省威海市第二高级中学,开启了自己的教师职业生涯。
刘伟领导的“数学建模”课程团队深耕教学理念的革新,坚持“以终为始”的哲学思想,即从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出发,反向设计并优化每个㊣教学环节,确保课程内容既贴近学术前沿,又紧密对接行业需求,为学生铺平从理论学习通往实践创新的“高速公路”。课程团队✅精心构建“基础—实战—创新”分层案例库,让学生在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提升技能。“回顾—新知—思考—拓展—报告—总结”6步教学流程,是团队在教㊣学方法上的一大创新,该流✅程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回顾旧知巩㊣✅固基础,学习新知拓展视野,在思考中发✅现问题,在拓展中寻求解决之道,最终通过撰写报告和总结反思深化理解、提升能力。
此外,该课程团队在促进师生角色转变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引路㊣人和指导者,通过个别辅导、小组讨论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这种转变不仅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土壤㊣肥料学”课程团队以前瞻性的㊣视野和深厚的乡村振兴服务底㊣蕴,构建了“教室—实验室—农田”的立体化㊣教学体系。课程创设伊始,郭笑彤率领团队精心设计了涵盖20余种土壤类型的组合模拟实验,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土壤质地、结构、养分含量等特性是如何微妙地影响作物生长周期与品质的。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教学团队巧妙地将葡萄园内水塘旁菌菇种植的生态兼容性问题等实际生产中的难题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围绕这些案例展开讨论,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同时,团队积极搭建平台,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深入乡村,参与香椿密植地力调整、药用植物筛选等乡村服务项目。在田间地头的实践中,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深刻体会到农业生产的艰辛与乐趣,以及作为农业人的责✅任与担当。
自2018年以㊣来,该课程已让300余名学生受㊣益,推动30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创新创业项目获批体验式课堂教学,先后有超过260名学生参与各类竞赛,62人次荣获省部级以✅上奖项,其中包括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