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是全国文明城市,而且是响当当的“四连冠”。今年,又恰逢宁波市民“十不”规范发布20周年。如今,在这座城市,文明理念已深入人心,不文明现象大大减少。在文明创建这条路上,我们一直在努力。
9月8日,金报记者访谈了文明单位负责人和教育工作者,听他们分享在引导新老宁波人遵守文明规范、培养下一代文明理念上的经验做法。
王文成,全国文明单位宁波原水集团党委书记,来甬13年的新宁波人。说起这座城市的变化,他用“日新月异”来形容。
“高楼大厦在林立,东方大港在繁忙。不过,这些都是一眼看得见的成就,如果你在宁波待上一段时间,去深入了解它、观察它,会发现,是广大的新老宁波人为它赢得了‘文明城市’的美誉。”由于工作原因,王文成去过国内各大城市,“平心而论,宁波是一座文明程度比较高的城市。这里整洁、明丽,市民素质普遍较高。”
他坦言,虽然偶尔会见到一些不文明行为,但精神文明的进步可以说有目共睹,“而且,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推进,宁波在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这背后,‘十不’规范功不可没。”
对于这个观点,鄞州区文明办专职副主任何小红也表示认同。她说,从1995年宁波发布“十不”规范起,至今已坚持推行20年,是宁波能够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的重要助推力量。
“‘十不’规范给这座城市带来方方面面的进步。”何小红说,“20年来,市民文明程度有了明显提升。比起以前,现在很难再见到随地便溺、满口粗话等陋习。通过宣传教育,不在公共场所吸烟的理念也已深入人心,形成了广泛的社会舆论氛围。”
宁波常住外来人口多,能让文明蔚然成风,离不开新老宁波人的共同努力。上年纪的老乡初来乍到,随地吐痰等旧习惯一时难改。这时,需要单位、社区及时引导,帮助他们融入宁波,一同维护文明之风。
鄞州地广人多,有80万外来务工者,在引导新老宁波人遵守文明规范上,何小红有很多经验值得分享。“外来人口也希望尽快融入城市,谈吐得体,举止文明。”何小红说,“如何引导他们遵守规范,很关键。”在鄞州,宣传是一宝。比如,在社区、单位建了200多个道德讲堂,进行长效化宣讲。又如,在南部商务区建成公益宣传街区,在电梯扶手、配电箱、果壳箱张贴公益广告,让市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另外,还制作分发了10万册《我在鄞州》市民生活手册,除了提供生活百科,还用漫画形式警示生活中的陋习。
“每一次引导覆盖面要广,不光我在做,别人都在做,这样容易形成良好风气,关键要持之以恒,像文明路口引导,我们坚持每天有人引导,慢慢地,市民就会形成自觉。”何小红提到的另一点是,重视榜样的力量。“我们连续9年开展‘最美鄞州人’评选,涌现出方亚儿、陈怡等道德明星。身边的榜样更有感染力,这些人物言传身教,对整个社会有积极向上的引领示范作用。”
在之前采访中,很多受访者提出从娃娃抓起,好习惯需要从小培养。宁波的教育工作者们,如何培养下一代的文明意识呢?昨天,钟公庙小学副校长俞彩霞向记者介绍了以真实情感体验为突破口的“体验式德育活动”。
什么是“体验式德育活动”?简单说,就是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体验式德育活动模式、创设各种教育情境,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验、应对,从而形成自我认识。比如,设置一个浓缩版十字路口,不仅有模拟人行道、斑马线,还有机动车道、转向标识等,并安装了动态交通灯,通过实景场地的亲身体验,让小朋友认识了红绿灯的作用,知道了过马路的规则,知道不能闯红灯,而且还学会了分辨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拓展课程是什么意思。
俞彩霞说,“体验式德育活动”改变了过去一成不变的说教方式,重在唤起学生的自我觉醒,这样的活动深受学生欢迎,效果很不错,“像我们学校,组织过学生到公众场合进行路人文明行为观察,并向不文明行为提出劝告,这些都是真实体验,不但学生喜欢,家长感触更多,会夸孩子懂事了,因为小朋友不仅能自己遵守交通规则,而且会提醒家人一起遵守。”(现代金报 任元俊 章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